這次試的是Klay Thompson在安踏的第二對球鞋 “KT2”。2015-16賽季裡總共投中276球的Thompson雖然比第一位的Curry少了足足126球(汗),但其實每場投中3.5球三分球已經是一個很恐怖的數據。設計師今次特意設計了一個配色叫make it rain,正正就是表達了Thompson卓越的三分能力。

大概450g的重量拿在手上和普通高筒球鞋差不多,鞋身使用了黑藍色配色,鞋面上印有閃電花紋,配合三分暴風雨的主題。

鞋面上有Klay Thompson 的11號。可以看到鞋身是薄薄一塊,看起來很輕但感覺保護性不足。

兩邊鞋舌印上不同的標誌,右腳是K-11,左腳則是一個個人認為很難看的三分手勢,加上make it rain三字。

鞋帶的質料是我感到最不滿的地方,就是那些隨時會斷開,或是金屬鞋帶頭掉下來的感覺。

鞋側中底有潑墨的設計。



鞋底在手上感覺有點硬。官方公佈的資料中,這次的KT2在中層加入了兩種不同設計的緩震,雙管齊下保護腳腕及幫助彈跳。鞋底則用上耐磨橡膠,讓球鞋在不同場地都可以增加抓地力。透明的鞋底透出中層的粉藍色,賣相不錯。

鞋後加入一塊TPU支撐鞋身。
現場實測:

這次帶同KT2到了官涌室內場練習兩小時。穿上鞋感覺薄鞋身未有影響到保護性,前掌的設計適合一般大小的腳掌。而腳後跟的TPU則未有對行動有任何限制。
跑動起來鞋的重量適中,提腿跑,橫移步等等靈活自如。鞋底抓地力不錯,左右轉向及急停也是得心應手。起跳落地反應良好,不論前掌或後跟的緩震也都做得不錯。鞋帶則是最失望的地方,軟的鞋帶配上金屬鞋帶頭在跑動中左搖右擺,每一步都敲打著鞋身令筆者非常不習慣。

頭大概一小時的練習中鞋的表現還是不錯的,第二個小時中一次急停筆者突然發現鞋底的抓地力有點古怪,差點因為這個動作滑倒。提起鞋底一看,發現原來滿佈灰塵。雖說香港室內場地未算非常乾淨,但在短短一小時黏上滿底灰塵實在令筆者非常意外。以筆者有限的科學知識估計,可能與鞋底的磨擦製生靜電有關。
兩個小時測試轉眼結束,筆者感覺以499人民幣購買的KT2很經濟實惠,在現今動輒過千元的signature shoes市場中可算是物有所值。保護性及抓地力等和其他品牌的高筒鞋不相伯仲,不同配色的賣相也頗討好(除了鞋舌上那個可怕的三分手勢)。最後就是要看Klay Thompson能否穿著KT2 make it rain,多多投中三分為Golden State打出成績。